【房地产】历史的记忆,社融和地产的不必然

谢皓宇 2022-08-16 09:00:00

7月社融增速下行,单月同比少增,同时新增人民币贷款居民中长期贷款分项表现亦不佳,和当前房地产行业的信用收缩环境直接相关,这是年初以来持续发生的情况,仍然处于房企去金融化过程当中。尽管4-6月份地产销量有持续的改善,并带来了相关贷款数据的好转,但与房企信用端相关的金融指标持续走差,房企仍然处于信用收缩的过程当中。按照我们的框架,房企信用收缩带来的资产价格下跌预期,会进一步导致居民的购房意愿不足,因此,楼市的改善力度将难以持续。对于7月社融数据和新增人民币贷款中与地产相关的数据再次走差,我们认为是延续年初以来地产端的信用收缩,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整体仍然处于房企去金融化过程当中。


历史上社融和经济在一般范畴下均为同向变化,在考虑土地的信用创造、但无实物贡献之后,社融和经济增长之间会出现同向的不必然,即便地产信用收缩持续,依然看好下半年地产投资的持续改善。以目前社融存量和GDP之间的关系来看,依然处于单位资金拉动经济增长的幅度下降的过程当中。这二者,社融代表信用扩张,经济代表实物工作量,再考虑到土地在信用当中的贡献非常大的情况下(可以参考我们此前的深度报告),信用收缩可以更多来自于房企减少拿地,但是在房企努力去化、加快交房的实物工作量背景下,对经济的拉动并没有像拿地减少看起来那么差。反而,我们认为,伴随停工项目的复工、房企在手土储依然高企,在手项目的去化和交付都将带来下半年至2023年的地产投资增长,预计地产投资将回到正增长区间。


我们曾经在4月份提出信用断层,认为《交易稳信用,布局资产荒》,并在二季度疫情后进行验证,当前M2和社融增速倒挂,已经明确2022年是2005年和2015年以后的第三次资产荒,历史上破局方式均是地产,本轮周期暂未体现。若从经济增长角度,短周期维度,地产投资并不会持续做负贡献,也即,若不一定要通过社融拉动经济额外增长,则当前依然可以进行经济结构转型。若要维持社融快速增长,则地产这个信用发动机则需要重启,抑或找到新的信用扩张渠道。2005年和2015年破局资产荒的方式,均是重启地产信用发动机,通过放开房企融资开始,本轮周期暂未体现。继续推荐二线央国企,受益中交地产、建发股份,参考前期发布的深度报告。同时,宽货币兑现之后,结构性资产荒也将出现,推荐金融街,受益中新集团、中国国贸等,并持续推荐一线央国企,推荐保利发展、招商蛇口、万科A等。


风险提示:政府重新放开前融、再走土地金融模式。

!免责声明

本网站不是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本公司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网站所载内容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或引用。除本站外,本公司并未授权任何公众媒体及其他机构网站刊载或者转发本公司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证券研究报告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司证券研究报告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