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近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印发。国务院新闻办1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住房、教育、养老、育幼等方面问题作出回应。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介绍,规划将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基本与非基本分类,以政府在服务供给上的不同权责作为主线,系统谋划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和文体服务保障9个领域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设计了22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7项,预期性指标15项。让各级人民政府对公共服务“优先保什么”“保到什么程度”“案头有账”,让广大人民群众对享有的公共服务“心中有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负责人潘伟表示,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大金融、土地、公共服务等政策支持力度,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十四五”期间,40个重点城市初步计划新增650万套(间),预计可帮助1300万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二是针对城镇老旧小区居民住房改善需求,加快形成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机制。“十四五”期间,将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约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三是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应保尽保。四是多种手段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让更多就业群体享受住房公积金服务。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人李邦华表示,规划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角度,对兜底性养老服务、普惠性养老服务和生活性养老服务进行分类指导。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晁桂明表示,在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方面,继续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到2025年,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0%以上。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司长宋莉表示,将进一步增加儿童医疗保健服务供给,持续强化儿童疾病防治工作,不断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到2025年,努力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
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生物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5月10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延续并优化部分税费支持政策。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作出专项部署,要求相关省份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指导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要求,采取切实措施保障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
4月27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发布《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工作目标:到2022年底,基本完成全国范围内的规划布局,力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覆盖全国所有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