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市场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也是信用扩张的重要方式之一。
日前,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早在1997年颁布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
征求意见稿从明确承兑和贴现资质要求、加强风险防控、缩短最长付款期限、强化信息披露管理和监管等多方面对滞后于市场实践的旧规定作出修改,旨在保护中小企业权益,促进票据业务健康发展。
在央行每月公布的金融和社会融资统计数据中,以票据贴现为主票据融资纳入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统计中,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则纳入当月社会融资增量的统计中。央行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02万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增加1.5万亿元,占比达12.5%。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还将银行承兑汇票和财务公司承兑汇票做以区分,首次单列财务公司承兑汇票的承兑人应满足的相应资质,如财务公司所属集团法人最近二年未出现重大违法行为、财务公司及所属集团法人最近二年未出现6个月以内3次以上付款逾期等。
中小企业对票据普遍有着“爱恨交织”的复杂感受。一方面,票据融资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实现形式;另一方面,票据也拉长了中小企业的账期,处于产业链强势地位的核心企业通过向中小供货企业支付承兑汇票作为货款的方式,美化了自身账上的现金流,但中小企业要么需等上数月,待到承兑汇票到期才能“解锁”获得现金,要么就得牺牲一定成本将承兑汇票提前贴现。
中小企业深受账期之苦也引起政府的关注。2020年5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研究将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在此次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至到期日止,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国资委在近日发布的“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进一步做深做实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的通知”中,同样强化非现金支付管理。2022年起,除原有合同已有书面约定外,原则上不再开具6个月以上的商业承兑汇票和供应链债务凭证,防止变相延长付款时限。
5月17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5月17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
5月11日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5月11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
银保监会近日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规范和促进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通知》,鼓励商业养老资金投资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的领域,为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5月6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5月6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
本次央行外汇降准为外汇存款准备金历史调整中首次调降,旨在平抑人民币过快贬值的预期,预期引导效应大于实际交易效应。详情>>
4月27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4月27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
4月25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4月25日,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同时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
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