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9月以来,量化私募开始不断回撤,不少私募不仅丢掉了超额收益,甚至跑输指数。
目前,有13家百亿量化私募旗下共有23只产品累计净值低于0.85,即浮亏超过15%。其中,多达10只产品都是在去年8月、9月发行,即量化发行最火爆的时刻。
作为2021年最大的量化黑马,在2021年12月15日,星阔投资的规模就突破了百亿大关,从备案到百亿不足一年时间,若以发行首只产品来算,则仅10个月。在快速募集资金、火速晋级百亿的同时,星阔投资却恰好遭遇市场高点。
截至4月15日,星阔投资旗下就有6只展示业绩的产品的累计净值低于0.85,其中5只产品都是去年9月以后成立。目前该私募共展示了21只产品,16只产品的累计净值均低于1,占比高达76%。
显然量化也逃不过,火爆发行往往是市场高点的魔咒。尤其在指数增强策略产品,易被大众接受,一批私募乘势狂发产品、快速上规模。
上海鸣石投资创始合伙人房明表示,去年在量价赛道过度拥挤下,上升期太好,下滑期自然更猛。接下来是投研的比拼,一是打磨细节,二是降低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