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宋薇萍 邓贞)12月1日,上证报记者从202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上获悉,上海市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自2011年率先启动培育工作以来,已累计培育超过1.2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900家,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精特新”企业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创新动能的重要源泉和稳定产业链的关键力量。这些企业在产业布局上不断优化,70%属于“3+6”重点产业,近30%属于“4+5”新赛道和未来领域,83%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营韧性方面,这些企业平均营收达1.6亿元,近两年产值(营收)平均增长率为6.8%,4030家企业净利润增长超过20%。此外,120多家企业新增股权融资超过1亿元,46家成为独角兽企业。
创新活力方面,这些企业平均研发人员占比37.2%,研发强度9.9%,户均知识产权数47.9项,建有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1032个,36.4%的企业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89.4%的企业取得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82.5%的企业建有自有品牌。2151家企业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标准总数达10524个。
上海市在培育举措和支持力度上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始终名列全国前茅。在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上海已三次荣获全国第一。《上海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的发布,明确了“特色化”指标,并实行“常年申报、分批发布”的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机制。在空间载体上,推动“工业上楼”、建立55个特色产业园区、34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保障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发展空间。在企业成本上,出台相关政策预计为企业节约150亿元以上。在资金扶持体系上,中央、市、区三级财政错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上海市还系统化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健康成长,丰富梯度培育体系,常态化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工作,并创新性开展“重点服务独角兽企业”遴选和榜单发布。构建完善的企业服务网络,出台“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推动招商和服务一体化,实现政策精准匹配、诉求高效办理、服务便利获取。同时,开展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融通发展活动,推动链主企业会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标志性产品攻关。
在金融属性赋能方面,上海市拓宽股权融资渠道,总规模357.5亿元的全国中小企业发展母基金设在上海,并在沪设立5只基金,200余家企业获得投资。上海“专精特新”专板扩宽股权融资渠道,上板企业已达277家。今年8月,上海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专精特新企业也是重点投资方向。专精特新企业A股上市公司167家,占A股上市公司近40%。深化信贷融资服务,商业银行累计推出超60项专精特新企业专属信贷产品,贷款余额超过3300亿元。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即将突破1200亿元。联合相关部门打造集顾问咨询、首贷续贷、确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供应链金融、保险保障、股权投资、担保增信、上市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融资服务中心,开展“一站式”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