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贺觉渊2025年,我国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作为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两大重要支柱,财政政策较以往将“更加积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释放政策加码决心;货币政策将转向“适度宽松”,继续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财政赤字率是最重要的宏观政策变量之一,新的一年,财政赤字率的提高将带来更大
● 本报记者 彭扬 欧阳剑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2025年稳增长政策力度将显著加大的强烈信号后,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细化了宏观政策施策“任务书”。专家表示,2025年财政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将显著增强。比如,提高财政赤字率、继续实施有力度的降准降息,等等。同时,在“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的要求
2023年12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简称《前海规划》),这一年来,前海发生怎样的变化?日前,前海发布了《前海规划》发布一周年成果。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前海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64亿元,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0.3亿元,增长16.5%;在地进出口实现5212.8亿元,增长50.1%;跨境电商进出口实现971.8亿元,增长189.1%;实际
□记者张莫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近日发布数据显示,11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2,较10月上升0.2点,连续两个月上升。分项指数5升1平2降。11月份,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资金指数、效益指数继续上升,较上月分别上升0.1、0.5、0.3、0.1和0.5点。劳动力指数由升转平。成本指数、投入指数由升转降,较上月分别下降0.3、0.1点。具体来看,11月份,反映企业预期的宏观经济感受
本报记者韩昱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受访专家普遍认为,财政政策基调此次调整为“更加积极”,
● 本报记者 彭扬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明年货币政策取向的定调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专家表示,当前货币政策取向有必要也有条件调整为“适度宽松”,后续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前瞻性、有效性、针对性,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增强逆周期调节效果专家表示,货币政
招商中证白酒指数 股票型 17.28%
推荐理由:投资白酒类股票,近三个月排名第一
易方达生物科技人民币 QDII型 23.11%
推荐理由:投资美股生物科技股票,人民币申赎
工银瑞信中国机会全球配置 QDII型 16.81%
推荐理由:提供投资全球范围内受益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公司的机会